中秋節

  據「博物誌」載「武夷君、地官世、相傳每於八月十五日,大會村人于武夷山上,置慢亭,化虹橋,通山下……命歌師彭令昭,喝人間可憐之曲。」以上的記載距今巳二千多年,雖屬神話,卻是一種地方風俗,從那時開始八月十五日巳成一種節令。
  直到唐代吟詠八月十五日詩人墨客多了,才逐漸有人知道八月十五為中秋。
  有關中秋的神話及傳說,最廣泛流傳的是「嫦娥奔月」及「殺韃子起義」嫦娥奔月是民間一個美麗神話,是說嫦娥偷吃了靈藥,羽化成仙飛上月亮上。
  另外一個傳說,是明太祖朱元璋藉中秋節起兵,殺韃子,命兵士矯化成道士,向百姓販賣旗與符咒,并警醒人民在八月十五日,家家戶戶張掛旗符,唯警語需放藏餅內,候至八月十五日,剖而啖之,後來朱元璋登位為明太祖,為了紀念這一件事,就下旨把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并且吃月餅以示慶祝。

摘自:救世軍幼兒服務課程編輯委員會編。《幼兒教育語文常識課程大網》。香港:救世軍幼兒服務部,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