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查經七:公眾禮拜的教導(二)--主的晚餐
[ 首頁 ] [ 向上 ] [ +最新資料 ] [ +牧會 ] [ +聖經 ] [ +講章 ] [ +學習報告 ] [ +自我介紹 ] [ +其他 ] [ 全站目錄 ]

 

首頁
向上

[ 上一頁 ] [ 下一頁 ]

哥林多前書查經七:公眾禮拜的教導--主的晚餐

吳慧馨

經文:林前十一17∼34

主題:聖餐是紀念基督的死,是期待祂再來。參加的信徒必須認真地保持自己與上帝的交通,以及在基督裡有團契的生活。守聖餐時,必須先要做嚴格的自我反省,不能將聖餐視為每季一次的例行公事。

  • 聖餐的背景

「基督教會主張,聖禮有「洗禮」與「聖餐」兩項,其中「洗禮」相當於基督徒的出生禮,一生只有一次,而「聖餐」相當於基督徒的飲食,必須經常領受。教會是基督身體的意義,最具體地落實餘聖餐當中,因為大家都領受同一身體,所以長久以來,西方用語「開除教籍」(excommuni- cation)原意就是「禁領聖餐」,當一個人禁止領受聖餐,也就是被隔離在基督的身體教會之外,可見聖禮與教會密切關係。」(林鴻信,《讓教會成為教會-教會論》。台北:禮記。頁136。)

  • 藐視聖餐(十一17∼22)

新約哥林多教會在守主餐時,都會各自來食物參加。這是為了使貧富都能一起享受。但是他們卻不是這樣做。保羅認為在守聖餐時,應包括貧富的信徒,都在主的愛裡享受團契的生活。

  • 聖餐的意義與特性(十一23∼26)

哥林多前書寫作的時間比福音書早,這是最早記錄聖餐設立的經文。關於守聖餐的經文有:林前十一24-26、太二十六26-29、可十四22-25、路二十二19-20。這些經文都提到:1.拿起餅來,2.祝謝,3.擘餅,4.宣告:「這是我的身體」,5.傳杯,6.宣告「血」與「約」。

從24節「這是我的身體」,那餅就代表基督的身體,是基督為了我們的罪,而捨的身體。聖餐中擘開的餅確實是代表基督的身體;對一個以信心領受者,這不只是一種紀念的方法,這乃是與基督滿有生氣的交往。

當基督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表示這杯是新約,是我附上了血的代價。在舊約,以色列人要維持與上帝的關係,是以律法為依歸(出二十四1-8)。但到了新約,人能像兒女一樣對面對上帝。這是因基督以血付出了代價。因此,聖餐中紅色的酒代表著基督生命的寶血。

「你們要如此行」是命令與吩咐門徒要繼續守主餐的記載。主的晚餐是要紀念基督,信徒應該盡力地紀念主的受苦。早期教會不但紀念基督的死也紀念祂的復活,而選擇在基督復活的那天,七日的頭一日來守主餐。

領受餅與酒,是公開宣佈基督的死(26節)。「宣告」也是說明,在守主餐時,要公開敘述基督代死的事;主餐,也成了傳福音的機會。主餐以宣告主的救恩來臨作為開始、也是祈禱等待基督的再臨。同時也提醒愛世界的信徒要提高警覺,熱切期待主的再臨。

  • 守聖餐應有的態度(十一27∼34)

論到不配吃這個餅喝這個杯的原因,是「不分辨主的身體」。1.表示他不明白這種神聖象徵的意義;或是沒有虔誠地領受。2.結黨紛爭的人。

很重要的是,那不配吃與喝的人,應不是指著那些毀罪的人。有一位老牧師在主持聖餐時,有一位老太太遲遲不敢領受。牧師說:「姊妹,你拿去吃,這是為著罪人預備的,這是為你的。」若是聖餐只是為了完全的人,恐怕沒有一個人敢領受。對於悔改的罪人,領受的門是永遠不關閉的。對於愛上帝和愛人的人,這門是永遠開的。

33-34節是總結。基督徒在守聖餐時,不要自私地大吃大喝,而是要彼此分享。若有人飢餓無法等待,就應該在家裡先吃再參加聖餐。在聚會時,應是經歷恩典而非審判。

結論

保羅提醒信徒,參加聖餐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每一個人都當省察自己的心思意念,帶著誠實而感恩的心來參與。

省思

參加聖餐時,我是抱持什麼樣的心態來參與。

在本段經文的學習中,對我個人最重要的反省是什麼?

 

 

 

[ 上一頁 ] [ 首頁 ] [ 向上 ]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