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決定】
經文:羅十六:17-20

石連城


  英國的科學家約瑟•普利斯萊有一回寫信,請教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班傑明•佛蘭克林一些問題,以解決他所遭遇的困難,約瑟•普利斯萊所得到的回覆是:他不能告訴約瑟作什麼決定,但很願意告訴約瑟怎樣做決定。是的,在今天的經文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保羅是如何的勉勵羅馬教會眾信徒,該如何來面對隱伏在他們當中的異諯,有分裂教會的危機。保羅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應如何去做,保羅卻也很明白的規勸他們該怎麼做決定。
  曾經有一則記事提到一家超市徵求一名送貨員。一個年輕人來詢問工資、工時、工作性質等細節,最後問到店裡是否提供一部腳踏車代步?店主說:「對不起,我們沒有腳踏車可供你用。」年輕人說:「我可不願意揹那麼重的貨品在街上跑。除非你們能提供一部腳踏車,否則免談。」
  過一小時後,又有一個年輕人上門應徵,他是孤兒,很需要一份工作。店主在他身上打量過後,問他:「你應徵這份工作,為什麼既不問工資,也不問工時等問題呢?」少年人說:「不用了,我要的只是一份工作。」店主問:「你會不會要求我們給你一部腳踏車呢?」他答:「這倒不必, 我可徒步送貨,你已答應給我這份工作了嗎?」店主說:「剛才有個年輕人堅持要求一部腳踏車,因此沒有被錄用。我們店裡並沒有腳踏車,倒是有一輛全新的小貨車,可以供你送貨使用。」
  如果上帝打算給你一部汽車,為什麼你堅持上帝非得給你一部腳踏車不可呢?
  各位弟兄姊妹,所有的決定乃取決於上帝,而我們所能做的,乃是如何做決定,就如這位得到工作的仁兄。是故,我做如何的決定乃在於--

一、留意躲避背道離間的人:

  保羅以很嚴厲的口吻,警告那些正面臨猶太教的律法主義和諾斯底思想挑戰的信徒,不要離開真道,背棄所信,不要為那些偏離正道似是而非的花言巧語所蒙蔽。
  我們總是在極為有很的範疇之中,做影響極為深遠的決定,簡單的說,無意中的一個行為都極可能影響大局,所以我們必須儘可能的留意躲避,可能造成我們偏差的判斷或誤導我們進入錯誤的背道離間之事、物及人。
  初代教會,保羅在傳福音的事工上,猶太教的律法主義造成教虔派的執守律法而失去信仰本身所給予人的真正意義。生命的改變,就廿一世紀的今日,在以色列仍有百分之三的敬虔派信徒,他們免除了當兵的義務;而當時盛行的諾斯底主義也吸收了某些自認為商智識水準的信徒而造成將上帝的救恩知識化而非生活化,這些都成為導自教會分略的因素。
  在保羅的時代,我們很容易看出,這些人以製造麻煩為驕傲,他們最喜歡的是撒佈紛爭的毒種,等待著爭鬥,保羅稱這些人為在虔誠及充滿宗教術語的背後藏有壞影響力的人,因為這種人以狡滑而非直接的手段引人入迷途。
  保羅根據他的宣教經驗,提出了警告,保羅沒有告訴羅馬教會的信徒誰是,誰非,保羅只是提醒他們通過注意鑑別這些人的動機和策略來得知真偽,保羅沒有幫他們做決定,保羅真實的教導他們如何做決定。

二、認清服事的對象-上帝:

   我們在決定一件事,必須清楚得認清對象,否則容易陷入於罪惡之中。
  在今天的世界裡,很多時候,人際關係、交際手腕成為人職務升遷中極重要的因素,能力只要不太差,則一切也就馬馬虎虎,也因為這樣的觀念造成『人』的世界,凡事看『人』而非『注神看耶穌』這也是我們今天教會的困境,不是嗎?
  同樣是基督徒,同樣是服事教會的,我們卻看見了許多不同的差別,一信、一洗、一主卻有如此的分別,為什麼?
  我想在今日的教會,我們必須深深的認清,我們所服事的對象是上帝,如此一來,我們才不會陷入初代教會的毛病,將律法視為上帝,以及試圖以人的智慧來曲解上帝的真理,就是我們在服事上遭遇到人為的試探與磨鍊,也能視為是上帝為讓我們更茁壯所加諸於我們身上的學習,好叫我們知道如何來做正確的決定。

三、在上聰明,在惡上愚拙:

  「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這是保羅極其智慧的一句話,一個基督徒在做任何的決定,只要學習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必能做出令他滿意,令上帝高興的決定來。
  有位姐妹靠出賣勞力,勉強餬口,但她是一位喜樂、得勝的基督徒。有一天一位貴婦對她說:「妳到底快樂個甚麼勁兒?妳有沒有想到將來?比方說,萬一妳生了一場大病,長期不能工作怎麼辦?假如妳失去工作怎麼辦?」這位姐妹阻止她繼續說下去:「拜託!請妳不要再假如下去了,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知道嗎?」接著她又說:「坦白告訴妳吧,妳就是心中有太多的假設,因此才快樂不起來,妳什麼不拋棄這些煩惱,專心仰望主呢?」
  上帝應許我們每天可以向他支取能力,然而罹患「假設症」的人,他們偏要為明天煩惱。主可以為我們解決的問題,他們徒然為這些事操心,這種掛慮非但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