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的智慧
經文:箴3:27-35  張慕皚牧師



  在箴言第三章中,第一部份一至十二節講人與神的關係,第二部份十三至廿六節講我們的自處,我們與自己的關係,第三部份由廿七至三十五節開始講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怎樣與人相處,怎樣作人有四個原則。

一、樂善好施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27節)
  當我們未與耶穌建立關係時,罪性使我們以自我中心,不懂施予。唯有基督十字架的原則雕塑我們,教我們倒空,懂得捨己和施予。與人建立關係最重要的是懂得幫助人。在不義的管家的比喻裡(路16:1-13),雖然那管家用了不正確的方法去幫助人,說到底他是想藉著幫助人結交朋友的。聖經也常教導我們肯施予是基督徒的記號,愛便是立志將好處給別人,若果人人有愛而又肯施予,社會便得享太平。
  樂善好施也是成熟品格的記號。未成熟如孩童者,只會自私地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今天婚姻最大的問題是兩個未成熟的結婚,彼此也不肯為對方付出,最終婚姻關係必然破裂。美國一個名叫Susan Smith 的女士,產下兩孩子後與夫仳離,新男友不喜小孩,於是她便將兩個孩子放進私家車內推到河裡淹死,這樣自私、不成熟的人實不應該進入婚姻關係裡。「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提醒我們施予時要量力而為。若自己沒有錢,卻想辦法借錢予人替人還債;若長時間廢寢忘餐地幫朋友,均不是符合聖經原則。我們很多時是「好心做壞事」,其實我們要求天父賜智慧,曉得有些人是不值得幫的便不要幫,好像對於那嗜賭、吸毒的人,我們便不應借錢給他們,因為這樣幫他只不過等如害他。
  「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何謂「應得」?第一,我們要曉得那些人「應得」,那些人「不應得」,這並不是建基於那人是否你的朋友,耶穌教導我們「愛你的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禱告」若我們只幫助那些我們喜歡的又或對自己好的人,與稅吏有何分別?第二,「應得」有「還債」之意,我們應該抱著還債的心態去幫助人。我們是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要曉得我們所擁有的均全出於神,必須好好利用金錢,才幹等來幫助別人。論到幫助別人最徹底的方法,莫過於向他傳福音,讓人得永生。我們要學效保羅傳福音是「不得已的心態,向身邊的親友還福音的債。」雖然幫助人應抱「還債」之態度,但受助者卻切不可視人家的幫助為對方欠了你一樣。好幾年前加拿大一教會接待一群難民,對他們照顧有加,但這批難民連一句「多謝」也沒有,還嫌教會幫他們幫得不足夠,這樣的態度實在要不得。
  「你那裡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我必給你。」(28節)
  何以我們常常不能把握時機去助人呢?首先,我們常懷有優越感,看不起那求助的人;另者,我們又不肯付出,自私自利。當我們不能及時幫助別人時,便會損失了助人的時機,即使你後來幫助,對方也會覺得你的援手沒有價值。愛爾蘭人的一句諺語說得好:「送一小束花給你今天一位朋友,總比他日你將一堆玫瑰堆砌於他棺木上好。」我們事奉神也應該抱這及時之心。神召我們立時傳福音,切不可拖延。耶穌曾論及兩個蒙召的人的反應:其一說要先埋葬他的父親,但其實他父親尚未離世,只不過是推搪之辭吧了;其二曰要回家向父親道別,實質上是想與父親分清家產,為世俗的事情向後看。

二、誠信可靠

  「你的鄰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設計害他。」(29節)這節經文提及了兩項罪:
  1.是設計陷害人,
  2.是辜負鄰舍對你的信任。今天的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疏離,誠信崩潰。昔日我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人們家不閉戶,車不上鎖;十年後我再回去已是另一景貌:街上有人搶劫,人們互不信任,屋子、車子都必需牢牢上鎖。現在我們不單止信不過不相熟的人,連相熟的人也信不過。有研究指出許多強姦謀殺案的罪犯均是與受害者相識的,早陣子波士頓發生的辦公室鎗擊案,犯案者鎗擊射死的是他八個在辦公室內的同事。美國一些幼稚園向幼童派發小冊子,教導他們不要相信陌生人,若有人需要你幫助,就請對方去找警察叔叔。自小便教導孩子提防人,不要幫助人,社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真是可憐!美國的教育水準雖好,但人的誠信卻完全崩潰。有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的美國被訪者經常說謊,而其中的三十六巴仙更曾經嚴重地說謊傷害朋友。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害了人便可建立自己,舊約的哈曼害人終害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我實在不明白今天做生意的人何以如此短視,藉廣告去欺騙人以求得到短暫的利益,但卻沒想及長遠來說那群受蒙騙者必不會再惠顧他。香港人有一通病,便是愛詐病取假,詐傷索償。大家知否有些公司就是因為員工的這些陋習以致影響了業績,終致虧蝕倒閉呢?此乃「害人終害己」又一例證。美國的數字顯示,因員工擅取公司的東西回家私用,一年的經濟損失達三百至四百億美元之巨;至於因告病假,詐取賠償而引致的經濟損失,更高達二千三百億美元!所以,我們行事為人實在必須有誠信。一位老闆教導初入職的員工,做零售業最重要有兩原則:1.誠信,2.有智慧;誠信者,當你應承了顧客要做的事情,即使會令公司虧蝕也要照辦;智慧者,則是不要隨便許下愚蠢的承諾,使公司虧蝕。
  當人彼此間有誠信,人與人之間便有平安,社會也有平安。一個缺乏誠信的人心裡有很大恐懼,像歷代暴君以副車出巡,又像史太林有八間睡房,每個睡房恰如夾萬,因著他之欠缺平安,每天要睡在不同的睡房裡,以防遭人暗算。
  我們應如何建立自己的誠信呢?要曉得這是神的吩咐,西諺說:「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是以我們要認定無論在甚麼環境,都要踐行「誠實」這最佳人生之策。另者,我們要思想,誠實時要面對神,不誠實也得面對神;就像約瑟,因他常想到要面對神,便拒絕了主母的引誘。最後,我們要學習面對自己,若我們不誠實,神放在我們裡面的良心是不會放過我們的,必會成為我們行事為人的監察。
  然而,誠實並不等同有絕對的透明度,我們曉得不要說謊,但也要曉得有些東西是可以不說的,比如人家問你銀行戶口有多少錢,你有多少歲,你實在是有私隱權可以不告訴對方的。求主幫助我們曉得甚麼可說甚麼可不說,並且能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對人要欣賞和鼓勵

  由三十節中我們看到:做人不可批評、挑剔,而要欣賞 、鼓勵別人。高傲,自命不凡的人認為人人都不對,自卑的人認為自己比不上周圍的人,找出別人的不足之處,以此來提升自己;為甚麼人喜歡批評,喜歡挑剔別人呢?因為自小養成了消極的人生觀念,把人生看得灰暗,這往往是自小形成,與家庭教育也有關係的;據一項統計:作父母的每日大概跟兒女講話十四分鐘,其中十二分鐘是消極、負面的,有一分鐘是中性的,只有一分鐘是積極、正面的。父母時時告訴孩子:你是愚蠢的,沒有用的!孩子以為父母講得對,自小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一個牧師去監獄佈道,他問在座的一千囚犯:「在你們小時候,有多少是父母講過你們有一天會坐監的?」成千隻手舉了起來……求主幫助我們培育一些自小積極、樂觀的小孩子,懂得從好的方面看事物。
  有兩個小孩子在一起玩,看到很多玫瑰花,一個說:又大又紅,真漂亮!另一個卻說:但玫瑰有刺;走累了買汽水喝,停下來時,一個說:我還有一半,另一個說:只有一半了……兩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訓練,一個從積極、樂觀看事物,而另一個從消極方面看事物。
  耶穌基督很注重我們與人相處時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看人的好處,莫常常批評、挑剔別人,在登山寶訓中,主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別人,也必怎樣被論斷。」我們講別人有這方面的軟弱,其實自己亦有同樣方面的軟弱,往往自己有這方面的軟弱,會對別人有這軟弱特別敏感,這是我們屬靈上的盲點。正如:馬太福音七章二節即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當我們想批評別人時,應該先檢查自己,如果自己比人家做得差,有甚麼資格去批評別人呢?當人家得罪我們時,我們是否能夠原諒、寬恕別人呢?我們應該原諒別人多少次呢?耶穌說:「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22)即完完全全地饒恕人,因為神已經先原諒了我們!當我們饒恕人時,神就饒恕了我們。
  我們要抱積極樂觀的態度看世界的事物及與人相處,學效聖經中保羅的表現,保羅在書信中常鼓勵人,他寫書信給教會的弟兄們時,首先讚揚他們的各樣好處,才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所以他對腓立比教會的眾聖徒說:『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為甚麼想念他們,會為他們感恩呢?就因為他紀念到別人的好處!如果消極地看人看事,就不懂得為人感恩!保羅在書信中凡事謝恩;順境中為好的事謝恩,逆境中找出好的事來謝恩。愛能遮掩許多的過錯,做得不足之處,軟弱之處能用愛來包容。人說:「你不可能用批評,用囉嗦讓一個孩子成材,但可以鼓勵一個孩子成材。」馬克吐溫說:「一句讚揚的話語,可以夠我生活兩個月。」世界愈來愈冷漠,今日多少人因缺乏人的鼓勵而不能好好地生活下去。有時只要一句話,就可以改變整個人。求主幫助我們懂得無論在如何的環境中,都能對人有安慰 、有鼓勵。求主教導我們不要那麼批評挑剔,和人相處時發掘別人的好處,從正面給人多些幫助。

四、要以善報惡

  三十一節教導我們莫做惡人所作之事,莫嫉妒那些強暴的人,做壞事的人;為甚麼呢?看到那些做壞事的人比自己更亨通,做了壞事卻可以步步高升,因此嫉妒,選擇他所走的路。當別人罵了自己時,明知那人粗魯,自己卻降低身份去與人對罵,再者,羅馬書十二章十九節說:「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當人得罪了你時,不是自己去處理那問題,而是應由主耶穌來處理那問題。如果自己處理就犯了扮演神角色之罪,搶奪了神責任之罪,我們不單奪了神的主權,而且搶了神的治權,所以以惡報惡是嚴重的罪!當人得罪了你時,莫以惡報惡,要以善報惡,那麼,這人會感到很不舒服,正如二十至廿一節中所講,將炭火堆在他頭上。
  耶穌基督是這樣以善報惡的:祂的學生-猶大出賣了祂,在最後的晚餐後,不成器的猶大帶著一班人用一種最令人討厭的方法交出耶穌,但耶穌基督仍然沒有惱怒他,門徒彼得為耶穌用刀削下大祭司僕人的耳朵,但耶穌用愛心行神蹟將那人耳朵復原……當耶穌基督被人釘在十字架上,祂為下面那些凌辱過祂、鞭打過祂,將荊棘冕戴在祂頭上的人禱告……耶穌基督教導我們以善報惡來幫助別人,有時我們不知道怎樣以善勝惡;林肯總統是一個很好的基督徒,有一次他朋友對他說:「為甚麼你要同你的敵人打交道呢?」林肯說:「當我同他作了朋友後,不就消滅了一個仇敵嗎?」求主給我們有這種智慧。
  三十二至三十五節中講到不按神原則做事的乖僻人是神憎惡的,按神的律法誡命走正道的人神必與他親近。正如出埃及記二十章五至六節所講,得罪神,頂撞神,不按照神原則來作事會殃及我們整個家庭甚至三四代;反之,愛神,守神誡命的,神賜福至千代。神是賞善罰惡的神,賜福給敬畏祂的人;史太林的女兒信主後作見證:她爸爸死時死狀恐怖,死得很艱難、很可怕,斷氣之前突然睜開眼睛掃射周圍的人,那眼光很可怕,充滿著憤怒、充滿著恐懼……一會兒又突然抬起他左手,又放下,彷彿要將極大的詛咒帶給周圍的人。
  美國曾有一個很出名的傳道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學家愛德華滋,帶來教會的復興,人們研究他的四百個後人;有十四個作大學校長,一百個作大學教授,一百個作牧師、宣教士或神學教授,一百個律師或法官……都是社會中有地位的人,神恩待這樣敬畏祂的人。
  南非以前有個傳道人叫慕安德烈,寫過很多書,至今幫助很多人,他有十一個兒女,五個兒子作了牧師,四個女兒嫁給傳道人,十個孫子作了牧師,十三個孫子作了宣教士……由此可看到,一個人犯罪,不按照神的原則作人,不僅危害自己,還危害家庭及下一代。我們人有互相負責任的群體性,在這危險的時代,求主讓我們樂善好施、誠實可靠,對人生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懂得常鼓勵人,懂得以善勝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