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與管教

宋景昌傳道
2006-05-14
寄給朋友 列印文章
[來 12:1-11]
[1]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2]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3]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4]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
[5]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
[6] 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7] 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
[8] 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
[9] 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嗎?
[10]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
[11]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在聖經中有幾個地方,把基督徒跟上帝的關係比作父子的關係。

馬太福音五到七章的登山寶訓:
耶穌談到與仇敵的關係時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

談到行善時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談到饒恕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講到生活所需時說:『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事實上,在希伯來民族這個父系社會,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確是承擔著很重要的角色;然而,作為母親對兒女的教育,雖然聖經沒有特別直接的記載,但仍然有經文提到母親在家庭教育當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力。在提摩太後書1:5,使徒保羅在寫信給他的屬靈兒子提摩太,就提及提摩太之所以有這信心,是有賴他的母親和他的外祖母自小對他的悉心教導。聖經話:「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

提摩太的父親是希臘人,我們可以相信,提摩太必定從父親的教導,學習希臘人的文化及生活方式,也因著這個緣故,提摩太並沒有在嬰孩時接受割禮,接受猶太傳統。然而,他的母親和外祖母是猶太人,我們同樣可以相信,提摩太亦會從他的母親友妮基(Eunice),和他的外祖母羅以(Lois)的教導,學習作希伯來文化和聖經,更學習耶穌基督的教訓。因為從保羅描述提摩太的母親和外祖母擁有無偽的信心,這使我們推論她們都是基督的忠心信徒。

提摩太能夠成為了基督的一個無與倫比的僕人,全賴他母親和外祖母,從少在他身上所下的造就與管教的工夫,我相信在座每一位基督徒母親和祖母,可以在友妮基及羅以在管教的成就上,得到一些鼓勵。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曾如此撰述:「母親的美德必會加在其子女的身上。」

中國有句成語:「相夫教子」,這是用以讚揚作為妻子及母的賢淑美德表現。可見在中國社會,施行家庭教育並不限於父親,母親亦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雖然聖經常常用父親管教親生兒子作為比喻,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造就與管教子女,則是父母一齊承擔的責任,無分彼此,更何況我們作為基督徒父母,更應該把聖經的教導,來教導我們的子女。簡單地說,我們作父母去教導子女,就好像天父教導我們一樣。

希伯來書十二章1-2,作者鼓勵我們要學習十一章中提及那些有無偽信心的信徒榜樣,跟著便提到我們所信的上帝,是會教導信徒,好像教導兒女。那麼在什麼的情況下,上帝會管教我們呢?希伯來書作者指出,在我們與罪惡相爭之時,或者努力掙扎當中,以致我們忘記我們的上帝,幾乎忘記自己是天父的兒女身份的時候,上帝就開始行動。所以作者提醒信徒,上帝是父親,他會施行管教。

讓我們一齊讀希伯來書12:5-6:「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在第5節,作者是引用箴言3:11-12來說明上帝會施行管教「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或作:懲治),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希伯來書作者形容,上帝就好像父親施行管教一樣,凡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這裡的鞭打,與箴言3:11-12所提的管教,中文翻譯有所不同,英文翻譯卻是同一個字。這說明作為父親的,焉會看見兒子犯錯而不去理會呢?更何況這兒子是祂所喜愛的呢?所以,祂會管教,祂會責打,祂會懲治。

我想,你為父母,看見自己的子女犯錯而不去責難,管教,這不是愛他們的行為,而是「害」了他們。

記得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大約三四歲的小孩子,有一天,他走到鄰居的花園,看見鄰家孩子一件玩具,遺留在他們的小花園裡,這小孩子看見,就取了回家。媽媽看見他興高彩烈,心裡想,他拿了這件小玩具回家,不是十分貴重,怕是人家不要丟棄的。因此,忍不住讚了他一句:「真叻仔,識得攞野番來。」就是這樣,這個孩子漸漸長大,亦漸漸就養成偷竊的習慣。有一天,這個孩子偷偷摸摸地進入皇宮偷金,結果被抓到,被判死罪,在刑場,媽媽哭著對他說:「兒子,你為何偷金呢,這是死罪呀!」這個兒子就叫他媽媽前來,這媽媽於是走到他身邊,把耳朵湊近兒子的咀吧,要聽兒子作最後的話別。突然間,這媽媽大叫:「你這不肖子,這麼不孝,臨死都要咬我耳朵。」這兒子對他媽媽說:「媽媽,我小時候拿別人的東西回家時,你罰我,打我,指出我的錯處的話,今天,我就不會在這刑場裡。」

真的,真正愛我們的父母,是會管教我們,教導我們走上正路。正如上帝一樣,待我們如兒女,所以祂管教我們(來12:7)。

「管教」在聖經裡的用法有正面和負面的意思,正面的意思包括「教養、教育、訓練」──每位父母有不同的領受,有人培育子女「學問超卓」,有訓練子女成為藝術家……但最重要的是,如以弗所書六章四節說,作父母的要照著主的「教訓」養育子女;主的教訓,就是神的話語 – 聖經。在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管教可以幫助我們成長。此外,箴言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道,就是神的話語,就是聖經。意思是我們作為基督徒父母的,若從少教導子女在聖經真道上扎根,就是他成長,年老,也不會偏離神。

在負面的意思部分,管教有言語上的「責備、改正」和行動上的「責罰、懲戒」,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三十二節說:『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我們受到責備或責罰,可以阻止我們繼續犯罪下去。至於責備、責打的方式,各人有不同的領受。

父親為常常犯錯的兒子,每犯一次錯,就在門框上打一口釘,當兒子悔改後,就拔掉一口釘。如是者過了一段日子,整個門框都滿佈鐵釘和釘孔。父親對兒子說:看,門框上留下了你犯錯的紀錄,成為你的鑑戒,當你看見這些釘及釘孔時,你要好好的儆醒,警誡自己不要再犯錯。當所有釘被拔掉之後,我會把這些孔洞填補,並重新上油,以表示你重新做人。

在今天這一段聖經中告訴我們,神管教我們有三個原則。

第一個是為了要維護我們的利益,神一定要管教我們。第十節說:『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

作為爸爸的和媽媽的,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養。我與太太在管教上有相同的想法是,希望兒子能培養看書的習慣,所以我們會買了一些故事書跟小說,但原來我們都會忽略,在如何去教養孩子,是有各自的想法!隨己意管教,就是按著自己的領受或感覺作管教,就算是夫妻,也有不同的領受作管教。我與太太對管教孩子,就算是有相同的方向,但在處理的方式上,免不了會隨著自己的意思:我的要求是先先做功課溫習,然後才糸練琴;然而我太太的方式剛好相反,因為她知道兒子必定會因做功課溫習後,會懶散下來,不肯練琴,故此必須先練琴,才做功課溫習。

電影「小孩不笨」中那位肥媽媽常常說: 「EVERYTHING IS FOR YOUR OWN GOOD!」意思是: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你的好處。是實上,我們太過以自己的觀點及方式去教養子女,當我們以為了他們的好處而做時,原來我們並不是真正的教養子女。

「隨己意」原文是個慣用語,意即「由他們自行決定」,不論是管教的目的或所用的方法,都是「照他們的心意」來決定,這兩者都有可能是不正確的;所帶來的「管教的動機」更有可能是不純正的,有的父母會利用管教為藉口,在子女身上發洩自己的怒氣,這種管教並不能給小孩帶來好處;另外,中國人有一句話說:「養兒防老」,養育兒子的動機原來是期望將來有所回報,以上兩個例子均表明,不良的動機,並不是好的教養。

神的管教則完全不涉及這種負面和不良的因素;祂用最合適的方法管教我們,而祂施管教的動機和目的,純粹是為了我們的益處。

神管教我們的第二個原則是,維護我們的聖潔是從品格做起的。同樣在第十節說:『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在聖經中「聖潔」有不同的字,這裡所用的「聖潔」這個字只出現過一次,這裡的意思是,我們經歷神的管教之後,可以分享上帝聖潔的品性。換句話說,神管教我們,讓我們有聖潔的品性,比讓我們有聖潔的行為還要重要。因為只有聖潔的品性才能產生出聖潔的行為來,就是所謂的「有諸內而形諸外」。

人總是追求表面的、速成的,對於內在的,付代價的事反應是冷淡的,這是人性很自然的現象。然而聖經告訴我們,聖潔的品格是透過管教塑造出來的,是需要時間去神樂意把祂的聖潔分享給我們,就一次又一次在我們不聖潔的時候管教我們,讓我們從裡面改變過來。

第三個神管教我們的原則是,為了維護及幫助我們對罪的警覺能力,祂的管教一定會有痛苦,不一定是肉體上的痛苦,但必定是會令你有扎心的感覺。第十一節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沒有人喜歡痛苦,但上帝給我們的身體和心靈能感覺到痛苦,這是一個禮物,因為有痛苦,我們才會有警覺哪裡不對勁,哪裡出錯了,在痛苦中學習,才可避免下一次的錯誤。

人的本性是不喜歡痛苦的,痛苦不是問題的本身,造成痛苦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痛苦對人來說,有非常大的好處。有一個專門治療痲瘋病的醫生,在他的一本書裡面分享他所知道的。痲瘋病最大的問題不是身體變成殘廢,而是失去疼痛的感覺。有許多痲瘋病人生病一段時間以後,手腳的指頭都會不見,甚至整隻腳或手都沒了,這個醫生在印度行醫時,觀察許多痲瘋病人,他看見痲瘋病人可以直接用手拿正在燃燒的木炭,因為他們不覺得痛,結果手被燒壞了;有的病人腳上的傷口已經爛到看見骨頭,但他們還是可以跟普通人一樣跑來跑去,因為他們不覺得痛,最後整隻腳爛了必須截肢;有的病人晚上睡覺,老鼠跑來吃他的手指頭,他們也不會把老鼠趕走,因為他們不會痛,照樣一覺到天亮,醒來才發現少了幾跟手指。這位醫生說,疼痛是上帝給人的一個禮物。

我們是神的兒女,為了我們的好處,祂一定會管教我們;為了讓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祂的管教是在塑造和造就我們聖潔的品格;為了叫我們對「罪」常常有警覺,祂的管教會讓我們感到疼痛。在神管教我們時,不要輕看,也不要灰心。因為上帝會透過環境、透過問題、也透過別人的見證來管教我們,管教的目的,就為為了造就我們,讓我們成為合祂心意的人。




Copyright Aberdeen Baptist Chuc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