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入手的社會重建

【經文 15:5-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祝麗儀姊妹

今天要領受的經文談到從家庭入手有兩方面的建立,一是家庭紀律的建立,二是家庭價值觀的建立。香港經過疫症重重打擊之後,社會正處於一個百廢待舉的時候,所謂「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使人民羞辱。」香港要得到重建,要從香港的道德與靈性的根基入手。香港的重建工作中,我們擔任最重要的角色,基督徒要求主復興我們屬靈的生命,讓我們成為社會中真正的光與鹽,香港社會才有盼望。香港社會的重建亦有賴於家庭的重建。家庭的質素怎樣,社會的質素也怎樣,家庭有問題,社會也會有問題,家庭的重建要從基督徒家庭先入手。

()家庭紀律的重建(5)

小孩子生下來就帶著罪性、反叛性,所謂學壞容易學好難,因此對孩子要有紀律的操練。有一個對現代社會很有觀察力的作家說:「家庭是最基本的管治單位,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人所依附的第一社群,亦是人學習順服權柄的第一關,家庭防線失手,整個社會也隨之而崩潰。」有一個作家的著作〈第三波〉說到人類社會有三個時代,第一波是農業社會,是大家庭的時代。第二波是家庭社會,是核心家庭的時代,即謂一個家庭有丈夫、妻子和兒女。第三波是資訊時代,即指以資訊為中心的現代社會。有幾方面的現象:貧窮和富有的差距越來越大,中產階級越來越委縮。這情況下,價值觀遭到嚴重衝擊,混亂是這時代的表徵。家庭與教會在資訊時代各種改變的衝擊下,傳統家庭的定義──一夫一妻和兒女的模式在這時代只適合7%的家庭,其餘大部分都是破碎、單親、同性戀的家庭。當見到家庭制度崩潰時,求主恩待我們,基督徒要同心合意建立基督化家庭,最重要是紀律的重建。資訊時代是一多元化時代,道德失守的時代,更要在家庭建立紀律制度。

第二方面關於紀律的重建要注意的是,要從小開始重建,若兒女長大,就很難管教。就像植樹,當樹枝幼嫩時,若生長傾斜了,很易拗直,樹枝若長得粗大了就很難扶正。「孩子六歲時有全世界的問題,十六歲則有全世界的答案」,所以在孩子六歲時要給他們適切的教導。

第三方面,孩子紀律的管教是父母的責任,經文提到父親,因父親是一家之主,母親與父親配合,一齊做好對兒女紀律的操練,神將操練兒女的責任加給他們,父母領受了代表神去約束兒女的權柄,所以我們不能胡作非為,因為將來要向神交代,但凡根據神的原則和神的真理教導兒女的,兒女才接受,任意莽為的父母是很難得到兒女的尊重。聖經提醒我們,權柄的約束與愛心是分不開的,我們需要嚴亦需要愛。保羅在帖撒羅尼迦教會管教信徒時,給我們的提醒:「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父母亦應該像保羅,以犧牲性命的愛去愛兒女。保羅亦說:「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父母需要勸勉、安慰、囑咐兒女。當父母嚴而無愛會產生反叛的孩子,像歷史上反對基督教很有力的人物Ingersoll,因受到當牧師的父親,冷酷而無愛心的管教,便造成這樣反叛的兒子。但愛而無嚴,亦會造成不良後果。父母希望兒女長大後喜歡自己,兒女從小喜歡甚麼就給他甚麼,很多研究指出結果會剛相反。另有一個現象亦有研究支持,就是基督徒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較諸非基督徒父母與子女關係,來得不親密。當中很可能是因為大部份基督徒父母擔心兒女離開信仰,就拼命督促子女,子女不能感受父母嚴中的愛。非基督徒父母,任由子女幹他們喜歡幹的,又是一種過份。父母不但要協助年青人尋找人生的理想,還須幫助他們認識並怎樣愛耶穌,讓他們走人生道路時,有基督成為他們隨時幫助,有耶穌的愛在心中,叫他們做耶穌喜歡他們做的事情。

第四方面,紀律的操練不但是父母的責任,同時亦是兒女的責任,兒女有責任好好接受父母的管教。第五節嚴重警告作為兒女的,若藐視、咒罵父母就是犯了嚴重的罪。在舊約到一地步要將他們處死,可見在紀律操練方面,兒女的責任是何等的大。為甚麼兒女不能接受父母的管教?相信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很多年青人覺得父母的學歷不夠好,不及自己受的教育高。沒錯,父母的學術水平可能不及子女高,但在做人的知識方面則不然,父母主要是教養子女怎樣做人,以及關於神真理的知識,在這方面父母絕對有資格管教子女。(2)因為年青人覺得時代不同了,覺得父母老套,但他們須知道,父母所教導關於神的真理,以及道德的原則是永遠不會改變的。(3)年青人看見自己的父母,也好不到那裡去,覺得他們沒有根據聖經的原則過生活。若然認為父母犯錯就不聽從父母的話,那麼連聖經都不要看了,因為一些寫聖經的人,例如大衛、摩西、保羅也犯過罪,所以,認為父母不夠完美就不順從,這是很錯的觀念。我們要知道年青人在家反叛父母,在學校反叛老師,進到社會就會反叛上司、政府,這是必然的事情。

父母的管教應該是正面的,包括提醒和教導。當兒女犯錯才責備他們,這做法比較消極;更重要的是給子女正面在道德及聖經真理的教導。若子女根據平時父母所教導的原則過生活,就不會犯錯,亦不須要責備。今天很多子女常被父母責備,是因為父母平時沒有時間對他們作正面的教導。

在這裡想介紹一位在對子女的紀律操練上做得很出色的母親。就是約翰衛斯理的母親,她的功勞就連很多成功的總統、偉大的政治家也比不上她。她十九個兒女中有兩個被神大大使用,有寫聖詩的,有做傳福音工作的。叫當時黑暗、低沉的英國社會,因他們兄弟倆而改變復興過來。這位母親每天用一小時為她的兒女禱告,每星期用一小時向兒女逐一教導屬靈的事情,她覺得最重要的是有屬靈的操練,做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她認為當孩子懂得說話,第一件要教他的是祈禱。當他哭著要甚麼就不要給他,只給他認為對他有益處的東西,並要在他有禮貌地請求下才給他,不要讓孩子說謊,當他有好行為時要讚賞他,對他許下的承諾,一定要辦得到。

()家庭價值觀的重建(6)

家庭價值觀的重建亦要從小開始建立。第六節經文中有兩種價值觀提醒我們。「義人」是敬畏神、按神的原則過生活,讓基督居首位的人,他們會操練兒女同樣成為義人。義人的價值觀是著重屬靈的事物。「財寶」可譯得廣闊些,神的恩典也可算是一種財寶。「得利」可解作金錢的獲得,惡人只顧金錢利益,反受擾害。第一種父母教導子女的價值觀,會把屬靈的事物放在物質的需要之上。第二種父母用很多錢供養子女讀書,希望他們長大後亦可以賺到很多錢。他們不認為子女返教會敬拜神,學習神話語重要,反而認為上補習班、讀好書才重要。「義人家中,多有財寶」一句中,講到神會賜福這些家庭,其中一樣可是物質的豐富,但父母要教導子女知道物質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親近神,以及與神同在。

大衛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的豐富。」擁有溫馨的家庭,能一家事奉神才是最珍貴。像約書亞一家──「我和我一家都事奉耶和華」,像戴德生,幾代都在中國事奉神。第六節經文中「惡人」沒提到有家,他們離開神,按自己的方法過生活,自私自利,只尋求物質的享受,他們的兒女也會這樣。他們為了利益的事,根本無親情可言。「擾害」可能會是心靈空虛,家庭不和,遭受謀財害命的危機;所擁有的物質,就會成為我們的綑綁。耶穌吩咐青年的官,要他放下一切跟隨主,青年的官就憂憂愁愁地走了,所以說擁有財富就容易教人遠離神。有一個調查指出:現代人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依序是:汽車、電燈、電視、亞士匹羅、微波爐、風筒和個人電腦。以上的東西都是青年的官所沒有的,所以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我們應教導兒女清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知道最重要的是追求神和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