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入手的教會更新

【經文 15:7-1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萬愛碧姊妹

今天我們要領受的經文是箴言第十五章七至十一節,經文的中心思想提及內心和生命的問題。能夠應用在教會的更新上,主要有三方面:依次為(1)我們是播揚真理的群體(第7節),(2)我們是敬拜的群體(8)(3)我們是追求公義的群體(9-11)。這正好是今日社會必須的元素,因為如經上所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香港要得著更新和重建,就要讓神的公義重臨,透過教會將公義彰顯。現在讓我們一同思想這幾節經文,解釋如何可從生命入手,使教會更新;香港疫後得以重建。

()生命與真理的傳播(7)

智慧人就是敬畏神,有神的真理存在心中,按真理而活的人。愚昧人則相反,不但沒有智慧活出神的真理,也沒有神的真理可以播揚,只會播揚害人的知識。在「智慧人播揚真理」的前題下,聖經視知識和智慧為一樣的;就是說智慧人播揚自己的生命,透過生命活出神的真理;使生命傳播生命;智慧人那種生命的事奉,也就是今日教會更新所迫切需要的。透過讀經祈禱,參加成長班和祟拜,得著神的真理,以塑造我們的生命,從而認識並完成神所交付我們的使命。智慧人願意捨棄生命,燃燒自己去播揚真理;像蠟燭一樣,何時燃燒,何時就會發出亮光,彰顯生命。當我們願意被神的真理塑造,去燃點生命的時候,就開始活出神的生命來。一個成熟的生命,是肯付出的生命,就像基督捨己背起十字架那樣。耶穌基督親口對我們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5)疫潮中的香港,很多人開始思想生命終結的問題,因為他們害怕喪失生命;但基督徒卻不應該害怕生命有終結,反倒該害怕生命還沒有開始。若我們仍是只求擁有,不肯付出的話;那麼正好說明:基督徒的生命還沒有真正開始。社會上需要神的真理,需要我們付出,願意像光一樣發揮作用;那處有黑暗,那處就有光明。

我們不可小看自己,神要求我們不是能付出多少,而是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像聖經中只有「五餅二魚」的小孩那樣,願意付出他僅有的五塊餅、兩條魚;他的行為感動了後世的人,也願意效法他:獻上自己被神使用。弟兄姊妹,神給了我們甚麼呢?一個微笑,能改變人的生命;一句鼓勵的說話,能提升人的生命。積財於天是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智慧。我們不一定需要作出偉大的貢獻,只要願意付出生命,就能夠在這個時代中播揚真理。

()生命與敬拜(8)

教會不僅是一個傳播真理的群體,更是一個敬拜的群體。經文中所言的「獻祭」和「祈禱」,都是昔日敬拜神主要的活動。「獻祭」乃是贖罪、除罪或獻禮物給神的意思。神要求我們獻祭,是為著人的好處,讓我們知道生命不再是為自己而活,神要用我們的生命去祝福他人,這就是新約時代所指的敬拜。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看自己是死的,向神是活著的,這樣的敬拜,便能討神的喜悅了。每一次敬拜,都是一次更新的奉獻,能使我們繼續為神而活,成為別人的祝福。如果我們只注重奉獻的數目,而沒有擺上聖潔和正直的生命,那麼敬拜就變得沒有意義了。神看重我們出於內心的敬拜,而不是一些外在的禮儀。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敬拜,為要得著神所賜的福氣。敬拜是敬畏神的一種表現,朝拜者應當存著一顆敬畏神的心。要知道有怎樣的生命,就有怎樣的敬拜,正如彌迦書第六章所說:「只要你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們的神同行。」神要我們用敬拜的生命,去發出生命的敬拜,這才是真正的敬拜。何時我們的生命像光一樣發出,何時就能真正討神的喜悅。敬拜還有「分別為聖」的意思,今日教會的敬拜可以現代化,卻不可世俗化。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五章說,基督徒要合乎聖徒的體統,有共同的標準和原則。求主幫助我們,賜我們一種有生命的、分別為聖的敬拜,這才是經歷神的敬拜。今日我們生命若沒有改變,就在社會上失去影響力;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遇見神,經歷祂的同在。要經歷神,就必須每日讀經祈禱,在崇拜和成長班中領受祂的話語,經歷祂的同在,這樣,我們便能走出教會,進入世界裡頭,使之成為神的教會。

()生命與文化的更新(9-11)

九至十一節提及兩種生活方式,一是惡人的道路,道路指人生的方向和整個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為神所憎惡(神卻愛罪人),這種生活方式是自私和遠離神的,故此不是正路,必蒙神的嚴刑,神乃以責備帶領他走回正路,但惡人恨惡責備,結果必致死亡。另一種生活方式是追求公義(9節下),這追求有迫切之意,這些追求公義者就是追求按神的心意過聖潔生活的人。這些人正是社會所要的,因為「公義使邦國高舉」(1434)這種「追求公義」的生活方式是社會振興不可或缺的。

神要求屬祂的人竭力追求公義、聖潔,如光如鹽的生命;當生命得著改變,我們便得進入社會,為鹽,為光;將神的真理,用生命傳播開去。有時候,我們以為別人看不見自己的內心,於是便只追求表面的工夫,但神卻能看透人的內心,無論他如何隱蔽,仍逃不過神的目光。社會的道德文化,是從教會和基督徒的身上彰顯出來的。因此,基督徒要進入社會群體中成為「鹽」,去提升社會群體的生命,使社會得著更新和醫治。但鹽有它的一些特質,就是必須完全傾倒出來,才能發揮它的作用;若只放在瓶裡,鹽就失去了功用。同樣,基督徒要成為「鹽」,灑在水中,灑在地上,香港才能得著醫治。此外,由於鹽的濃度十分高,故此不需要太多,只要適量,便能影響周圍的人。神用我們作「鹽」,喻意我們要追求一種高質素的生命;願意捨己,背起十字架,投身社會中,救治社會上腐敗的風氣,除掉污穢的陋習。弟兄姊妹,今日我們所作的工,在社會上可能不被認同,那可能因我們欠缺了一種高質素的生命。故此,我們必需要學習追求公義聖潔的生命,在社會上做鹽做光;藉著我們的生命質素,去改變社會的道德文化;以致能夠影響整個社會,得到真正的重建。求主恩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