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邁向成熟合用的生命()

【經文 箴 16:7-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玉清姊妹

今天領受的經文,記載在箴言十六章七至九節,接續上兩節經文,讓我們繼續思想如何在這世代作光作鹽,追求邁向成熟合用的生命,被神使用。我們的力量縱然微少,但在神的國度,祂使用每一個屬祂的人。聖經登山寶訓,告訴主的門徒和我們:「你們是世上的鹽,也是世上的光。」誰是世上的光和鹽?耶穌沒有指明是牧師、傳道人,因此,凡屬祂的都有這種責任:在未世充斥罪惡的社會裡,成為光和鹽,就是影響身邊的一個人,也是責無旁貸,求主幫助我們。

公元五世紀,一位母親經常為她那位才學兼備,但充滿罪惡的兒子禱告,經過一段長時間,她的兒子終於悔改歸向基督,他其後的生命,更影響了當時整個世代直到如今,這位母親是誰?她就是奧古斯丁的媽媽。上週我們思想成為成熟合用的生命,有兩個先決條件:(一)認識墮落的舊生命。(二)建立一個克勝罪惡的生命。現在,我們繼續思想這方面的真理:

(三)討神喜悅的生命(7節)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我們要時常追求成為滿足神心意的人。但人是帶著罪性來到世界,總是尋求討自己的歡喜,有誰會願意討神的喜悅!人類的物質慾望是無休止的,有一百萬,就想有一千萬、一億萬……,有人希望出人頭地,有人渴想儀表出眾,廣受歡迎,想盡辦法務求討自己的喜悅,要得到這些東西真是談何容易!慾望不能滿足,人會自暴自棄,產生自卑感,甚或不擇手段以求達到目的。這樣的人生,是痛苦也極艱難。有討別人喜悅為求得到利益的人,就如耶穌所說浪子的比喻中,在浪子有錢財時,他的朋友圍繞著他,為的是分享他物質的豐富,當浪子金錢耗盡,落在飢荒中,所有朋友便捨他而去。在民主社會中,我們得知美國總統布殊的民望時起時跌,也許他要費煞思量如何去討美國人的歡喜,以致成功競選連任。今天,討好別人實非易事!

這節經文教導我們,若能討神喜悅,便可得著自己和別人的喜悅,甚至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怎樣可以討神的喜悅?就是「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我們要留意,人所行的,這是指人的道路要蒙神喜悅。這不是指間中去作一件討神喜悅的事,便又繼續過討自己喜悅的生活。神會悅納這種人嗎?神所喜悅的是人要建立一種生活方式,持續地討祂的喜悅,就如耶穌基督自己所宣稱:「我常作神所喜悅的事情。」這是神的要求,是真正蒙神喜悅。

以前一位藝術家為一位名人畫像,因他頭髮蓋耳,便好奇查問,原來在名人年青時,他現任太太不喜歡他的耳朵,名人為求討好她,便留髮把它們蓋著。事隔多年,他仍然沒有改變髮型,是因他們的愛情一直不變。我們討神喜悅也當這樣,在整個人生的道路上,持續地愛祂,討祂的喜悅。這並非艱難的事,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只要把握神交付的,盡心盡力按著神給予的能力和恩賜去事奉,便為神所悅納。感謝神,祂不是世俗的上司,不會因人的業績而分等級,祂像父母欣賞自己的子女一樣。因此討神喜悅並不艱難。

經文下半節「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人能討神喜悅,神便會使他與仇敵和好,這是秘訣!為何要與仇敵和好?這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一個主要的分別,耶穌告訴我們,如果人只愛那些愛你的人,這和稅吏、罪人有何分別呢?基督要我們愛仇敵,就是為逼迫你的禱告。從意志開始,改變自己對敵人的態度。若我們可以這樣行,靠著神的恩典,便能討神和人的喜悅,甚至我們的仇敵都與我們和好。我們便得以成為誠實合用,如光如鹽的器皿,影響這個世代。歐洲很多教堂舖上彩色玻璃,在陽光照射下,顯出非常美麗的圖畫,將人的注意力吸引在玻璃上。求主幫助我們,追求成為一塊清白透光的玻璃,讓陽光透過我們進到有需要的人身上,合乎主用!

(四)超越俗世的生命(9節)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經文論到兩種價值觀:世俗的價值觀和基督徒超脫世俗的價值觀。世俗的價值觀是多有財利,行事不義。因此,不擇手段賺錢去享受,是貪心的價值觀。貪心在十誡的最後一誡,是很重要的誡命。很多人會為前九誡認罪,然而甚少人會察覺其生命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不能遵行第十誡。貪心是不自覺的,超越俗世真的不容易。有很多弟兄姊妹與我傾談他們靈性的問題,卻沒有人提到他們生命中嚴重的屬靈障礙是貪心。可見貪心這種罪的嚴重性。人的貪心加上財利的引誘,帶來世俗的價值觀。可惜的是,很多基督徒都受這種價值觀的影響,連教會也是。美國社會無奇不有,一間位於維珍尼亞州(Virginia)的小型教會,聚會人數突然由五十人增至百人。經調查後,知道牧師會後向每人派一張一百美圓的遊戲鈔票,並宣佈如發覺背面有其簽名,便可兌換一張真的百圓美鈔。就是這樣,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崇拜,甚至奉獻也增加。無論如何,這是世俗的價值觀,世俗的方法進入了教會,真是可惜!

「少有財利,行事公義。」這並非表示一個不名一文的人行事公義,才可討神的喜悅。經文的意思是人因行事公義,雖不能大富大貴,也會歡然接受這種生活。基督徒的價值觀應當是敬畏神,遵行祂的道,這比物質的富足更重要;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人格和屬靈的品格,以求世俗的財利。當我們有這種超脫俗世的價值觀,便會得著:(1)清潔的良心:人若心中有罪,會感到不安,一生受良心的困擾。就如猶太人的一句說話:「一個有愧的良心,如有一條蛇在心中一樣。」被蛇不斷困擾侵蝕生命是何等的可怕。(2)真正的滿足感:神所給予的,或多或少都以感謝的心享用,這人便是最富足的。成長班最近剛查考傳道書,在第五章結尾處,神透過所羅門清楚告訴我們,富有並非擁有很多物質,真正的富有在於靠神恩典,得以享受自己所擁有的。(3)有上進心:就是不強求亦不好高務遠,把握機會盡力作一個良善忠心的人;敬畏神,尋求討神的喜悅,便得以完成祂所交付的工作。求主幫助我們在現今的社會,有這種超越世俗的生命,靠主的恩典事奉祂。

(五)活在神主權中的生命(9節)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是指神有主權,同時給予我們自由。有自由便有責任。我們有責任去籌算自己的人生,計劃前途如何運用一生。下半節經文提醒我們:「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意謂人的籌算是否能達到目的,完全在乎神。無論我們的籌算是破壞,抑或有建設性,一切總有神在當中掌管,指引我們所行的腳步。約瑟是很貼切的例子,他的哥哥因罪惡的籌算要陷害他,起初設計殺死他,後來將他賣到埃及,神安排約瑟成為宰相,在饑荒時救了整個埃及國,也救了自己的家人。所以約瑟說:你們不用自怨自艾,是神安排以致有今天能夠成全這事。聖經還有很多例子:如保羅未信主前,要去捉拿基督徒放在監獄中,卻在大馬色的路上遇到耶穌,受光照而悔改。弟兄姊妹,我們無論如何籌算和計劃,最終是神要我們所作的合乎他心意。

前週講道中,提到一位父親帶著小兒子到郊外一處崎嶇不平的地方散步。故事給予我們信息:小兒子有三方面的經歷。起初父親和他散步,他歡天喜地走自己的路,但步履不穩經常跌到,以致手腳受傷。他因這樣的經歷便進步了,捉著父親的手指。這與很多基督徒相似,在挫敗後向神呼求幫助,這種間中向神求助的行為,就像這小兒子在有需要時捉著父親的手指一樣,但這個走路方式仍會跌倒受傷,滿面塵沙。最後,小兒子學習到很重要的功課,就是請求父親緊緊地拖著他的手。求主幫助我們得以進入這種境況,向天上的父親說:「父親,請你拖緊我的手,我不能靠自己走人生的道路,我要完全倚靠瞗A無論穇a我到那裡我都跟隨。」這就是最快樂,最豐盛和最有意義的人生。弟兄姊妹,在你人生旅途中,上述的三種歷程,你正處於何種境況呢?保羅在羅書十二章發出呼聲:「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你願意向神發出這樣的禱告嗎?

在人生道路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更要向神說:「我要把生命的主權交在磥滮丑A求磡儥穨琲漱漶A帶領我的前路。」我要為一位弟兄作見證,他在最困難的逆境中,靠主勝過一切,被神大大使用。他是十九世紀蘇格蘭的一位牧師George Matheson,在他兩歲不足時,便發現眼睛有毛病,父母、醫生歇力保護醫治他眼睛,直至大學畢業前一年終於雙目失明,他仍能以最高榮譽在哲學系畢業。跟著他將自己奉獻給神,再完成三年神學課程,並被愛丁堡Edinburgh一間大教會聘請為牧師,他盡心牧養和教導,又終身學習。他寫了無數文章、詩歌,又寫了十二本書,幫助後世無數的人。他雖然失明,但克服一切困難,成就神交付他的事情。有人認為神使他肉眼不能看見,以致他心靈的眼睛看得更清楚,洞察力特別強,他一生不因失明而懊悔。這也使我想起了另一位寫了八千首詩歌的姊妹FannyJ.Crosby,至今我們仍可以唱到她的詩歌。她年幼時眼睛發炎,醫生治理不好,以致失明。但她一生積極向前,被神所使用。她沒有埋怨那位醫生,並為她能有今天為神所用而感謝他。我們再從George Matheson所處的逆境中,得見他被神使用,就是因他不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艱難上,反之將整個人所有注意力全然集中在神身上。弟兄姊妹,我們正處於一個逆境中的社會,更要成為這樣的器皿,有成熟合用的生命。讓我們思想他一首感動人心的詩歌,世紀頌讚327首「神的愛永不棄我」。George Matheson的見證告訴我們,神的愛永遠不會離開你。